“碳稅可以對中國正在推行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起到補充作用,”哈佛大學校級教授喬根生(Dale Jorgenson)近日向財新記者表示,鑒于現(xiàn)在設計的全國碳排放權市場還不能覆蓋所有的碳減排,對于全國碳市場沒有覆蓋到的行業(yè)或企業(yè),可以通過征收碳稅刺激企業(yè)進行碳減排,形成一個碳稅和碳市場的政策組合拳?!斑@意味著一部分減排尤其是大的高耗能企業(yè)的減排可以通過碳市場解決,而剩下的,比如小企業(yè),可以通過碳稅解決。”
碳稅(carbon tax)和碳排放權交易市場(emission trading system,簡稱ETS)是目前全球減排中推行的兩種政策實踐。前者向化石燃料使用方征稅,比如英國、德國以及北歐等國均采用之。后者是設定總量后、將排放權分給企業(yè),并形成碳排放權市場激勵減排,目前規(guī)模最大的是歐盟ETS,此外加拿大BC省也在實行。
即使不考慮兩種制度并用的復雜,碳稅短期內也不會在中國得以實行。3月20日的中國發(fā)展高層論壇上,財政部長樓繼偉向海內外聽眾介紹中國財稅體制改革的新動向時,明確表示中國將不會單獨設立碳稅,而是會將碳稅安排在目前準備的稅種里作為一個稅項,如環(huán)境稅或資源稅。2016年資源稅改革擴大范圍并未涉及碳稅。
2006年,中國開始圍繞碳稅進行系列研究,包括制度設計、對經(jīng)濟影響等,但最終并沒有征收碳稅,而是逐步堅定轉向ETS。
2011年,中國首次將溫室氣體控制寫入“十二五”規(guī)劃,同年批準北京、天津、上海、重慶、湖北、廣東、深圳等七省市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,以逐步推廣。2015年《中美元首氣候變化聯(lián)合聲明》中,中國宣布計劃于2017年啟動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,將覆蓋鋼鐵、電力、化工、建材、造紙和有色金屬等重點工業(yè)行業(yè)。2016年初,國家發(fā)改委發(fā)出《關于切實做好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重點工作的通知》,將2016年視為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攻堅時期,國家、地方、企業(yè)上下聯(lián)動、協(xié)同推進全國
上一篇: 扼殺員工積極性的10件事,千萬別做! 下一篇: 質量微言(二)